【网评】建设好我们的浪浪山
2025-08-27 09:27:1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肖君 | 作者:李琦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569

桑植融媒8月27日讯(通讯员 李琦)何处不是浪浪山,我取土石筑高台。万丈高楼从掌起,灵山望我我即山。

近日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刻画,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。四个无名小妖,拼凑成为“青春版”取经团,踏上了假扮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冒险之旅。影片中,小猪妖考取“大王洞”三年不中的坎坷、小青蛙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的工作态度、黄鼠狼清澈眼神逐渐暗淡的无奈、猩猩怪身为超级社恐却不断突破自我的挣扎,无一不让当代打工人感同身受。

浪浪山上,有提供稳定工作的“大王洞”,有循规蹈矩工作的小妖怪们,有不断向小妖们施压的上层大妖们......在这美好的细腻水彩画风之下,展现的却是当代基层干部的职场困境。一方面,只要做事就可能犯错,而犯错就会面临各种追责惩罚,要留在“浪浪山”,就只能“唯上是从”,或是蜕化为尸位素餐的“成熟妖精”。另一方面,只要能力尚可、能做事,就会被不断安排工作,上层利用职务之便,向下转嫁任务和责任,同时还可能对基层的努力视而不见,或从高层视角轻易解构、轻视。

要化解基层干部的生存困境,谈何容易?是该“听劝”,在“大王洞”内安稳度日?还是选择“叛逆”,逃出“浪浪山”另寻出路?又或者唯有西天取经才是正道?然而,小妖们心向往之的西天灵山,岂不是另一座“浪浪山”?看似光鲜亮丽的庙宇金身下,是更加繁杂的清规戒律、更加森严的权力结构和更加复杂的利益网络。仿佛无论是小妖怪还是我们,始终难以逃出“浪浪山”的围城困境。

何处不是浪浪山,理想中的灵山或许也不曾存在。但小妖怪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,依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,因为“真经谁都能取”,所以要勇敢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。同时,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深耕当下、奋发进取,因为“灵山就在脚下”,我们不必向往远方,把当下活好,就是人生的“真经”。其实,唐僧师徒西天取经,目的地从来不在灵山,而是出发地东土大唐,修成正果也只是附属品,造福广大黎民百姓才是最终目的。

电影之外,2025年8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》,再次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亮剑。《规定》共7个部分21条,从切实精简文件、严格精简会议、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、规范借调干部、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、规范明晰基层权责、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等多个方面,明确细化了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,明令“层层加码者严究”“脱实向虚者重罚”。

文件的出台,意义深远。其一,它表明当前基层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依旧存在,不容忽视;其二,彰显了中央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度,誓要“让基层真正回归主责主业的主战场”;其三,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,全国上下都在正视并直击职场和社会中的各类弊病,致力于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,为广大基层干部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。

何处不是浪浪山?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展现出的现实困境的确让人感慨万千,但山未必是困局,亦可为扎根生长之地。基层干部或许始终绕不开“浪浪山”式的现实,却未必不能把它变成施展抱负、实现价值的土壤。正如桑植县沙塔坪乡的实践所展示的:他们持续举办干部学堂,帮助干部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;耕种“干部责任田”,让干部躬身实践、学习农业知识、增进群众感情;开展常态化体育锻炼,强健体魄、凝聚团队精神——这些举措看似细微,却真正让基层工作者在“浪浪山”里获得了成长的空间、奋斗的意义和归属的踏实。这一切正印证了:我们未必需要奔赴远方的“灵山”,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脚下的土地变得温暖而坚实。就像电影中的小妖怪,他们最终不是在灵山成佛,而是在浪浪山脚下成为了百姓心中的“佛”。真正的修行不在远处,而在每一个俯身耕耘、敢于担当的当下。浪浪山虽平凡,但当我们用心建设,它也可以是我们的灵山。

责编:肖君

一审:熊惠

二审:杨明

三审:陈建国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